1st Star Fourm – how to spend your college time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星空讲坛开学第一讲为新生解读“大学我该如何度过”
来源 ©复旦新闻网
“应该怎样平衡学业和学生工作?”
“如何看待专业的‘冷热’?”
“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眼花缭乱,应该以什么为选课标准?”
“我的生活是应该追随自己的选择还是符合他人的期待?”初入大学,同学们难免为种种问题所困惑。为引导同学们走出茫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校学生会学术部于9月20日晚举办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学我该如何度过”主题讲座。这是学生会品牌栏目“星空讲坛”本学期首度开讲,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王晓阳教授与法学院郭建教授应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他们谈学术、谈创新、谈通识教育,为新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大学生涯的核心是学术”
“大学教育的要旨在于领会学术精神,培养学者气质,而大学生涯的核心应当是学术。”讲座开始,王德峰教授从自己的大学经历开始谈起,引入对大学的思考。他说,在他的大学岁月中,他和同学们一样,带着推动民族进步的使命感踏入大学,探讨社会问题、学术问题和民族未来的问题。“那时候的大学生活与现在太不一样了,诱惑很少。”谈及过去,王德峰教授不禁感叹,“那是真正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涯。”他指出,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而是学术共同体,是知识分子的圣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在真正的大学中接受高等教育是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征包括:以学术探讨方式进行,即所谓“问学求真”;保持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勇气与热情;为学术而学术,与世俗的得失利害和社会利益保持足够的距离。学习一门课程,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外在知识,而是要怀着追求真理的热情,追踪学术精神轨迹,进入其内在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学习功利主义化倾向,王德峰教授下了掷地有声的判断:“对真理没有热情的青春不是精神的青春。”
“做‘两只眼睛’的学生”
保持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这是几位教授共同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涉猎知识要广泛。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意在培养出见识广博、所学所思不囿于狭窄的专业领域的学生。郭建教授说,不管是现在还是日后,都要保持“我可以不知道,但我可以学”的态度,主动拓展知识面。二是接受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世界是立体的、复杂的,没有什么东西被绝对地划分为两面,各种观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赢者通吃”的规则不值得推崇。王德峰教授指出,同学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讨论,在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展开辩论。当然,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尤其是倾听异于己见的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争鸣。呼唤“创新归来”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钱学森之问”,王晓阳教授的回答是:创造力、才能、能力等是人本身所固有的,而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习惯于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同学,结果导致“人”被“知识”框住。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归来”,是要将人从知识中解放出来,挖掘个人才能,使创造力充分伸展。他为同学们提出了激发创造力的四条小建议:保持好奇,多问为什么;接触其他学科,做专业学习深入、同时知识面广泛的“T字形人才”;学好外语,接触各类文化;倾听自我,找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他特别指出,所谓的专业冷热都是相对的,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只有在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里才能保持研究的热情。“Follow your heart.”他这样鼓励同学们。
讲座结束后,12级社会科学试验班的一位同学说:“很高兴能在大学生活之初听到这样一场讲座。虽然讲座只进行了两个小时,可能影响没有日常课程那么持久,但是能与几位‘大牛’教授交流、互动、共同思考,我受益匪浅。”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孙舒妍谈到本场讲座的企划目的时则说:“学弟学妹们尚未适应大学节奏,因此首场讲座应该是提纲挈领式的。也许某位教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对新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希望名师教诲能像明亮的星空,照亮新生们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