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epreneurship vs. lab research, talk by Guokr CEO Shi-san Ji

创业就像混实验室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的华丽转型
来源 ©复旦新闻网

9月23日18:30分,由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和复旦商业及创新情报主办的创客坛讲座第一讲在3108教室正式开讲。我校校友、松鼠科学会和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嵇晓华)为我们讲述了他从学术研究到经营科普知识网站的转型。

两年后重回3108开办讲座,姬十三颇有些感慨。“有点紧张”,他幽默地说,“北方的同学建议我把观众当成一颗颗白菜。但是身为一个南方人实在想象不出一大片菜地,那就把你们想成一堆梭子蟹吧!”

本次讲座中,姬十三着重跟同学们分享了他从埋头做实验到从外企辞职开始创业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经验。

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从外企辞职后,姬十三白手起家,开始创业。起初,他和两个伙伴在北京租房办公,每个月给合伙人每个人两千块工资,然后再花两千块多块租房子便宜的毛坯房,而自己却不领一分钱工资。创业初期的困难让他回想起自己在中国科技大学求学的岁月。开始,他讲述了选择实验室的困惑和研究课题时批量阅读上百篇文献的折磨。实验室的条件很艰苦,他曾有和实验用老鼠一起坐公交车的忐忑,他曾在搭实验设备时一次又一次地探索,他也曾有过实验试液浓度失败的痛苦。这些在实验室的困难或许是一个磨人的过程但也是是一个让人成长的过程。正如姬十三所说的:“既然你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把实验做下去,那还有什么是你承受不来的?”

姬十三称自己性格内向,他谈到这种性格的人一般会有两个理想:作家和科学家。他小时候一直有一个作家梦。于是在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毕业后,他将自己的理科背景和小时候的梦想结合,准备做一名科学作家。于是,他充分利用理科思维,对上海《伊周》、《外滩画报》等杂志的各类专栏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写成文稿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相比于科学杂志,大众杂志并没有科学知识普及类的文章,于是他决定创新,在流行杂志上发表这类文章。

证明不可行,设立假说
姬十三在实验室里呆了六年,前五年都在不断地尝试,而核心的结果在最后一年才出来。在果壳网创立过程中,他也一步一步地探索。在不断尝试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姬十三讲述了自己从做NGO(非政府组织)的尝试到2010年创办果壳网和2012年转型到做MOOC学院和线下兴趣教育班。“当你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是错的,你一定不要气馁。因为一次就压中的概率太低了,你需要耐心去坚持。”

为了发现生活中学生用户需求,姬十三团队不仅进行了问卷调查还深入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亲身体验校园生活以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进行后续产品的开发和维护。

创业跟做实验的相似处就是在一个新的领域面对未知,最初的想法可能与最终的结果不一样。但是要坚持尝试。”姬十三如是说道。

做自己的老板
曾经在实验室决定实验方向的时候选择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像创业后,就算外界条件不够好,我们也需要做出选择,默默地坚持。而当自己看到努力的结果时,便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过来了!”在走过了人生无数道风景线之后,一回头,他蓦然发现,曾经觉得苦闷的经历变成了如今宝贵的财富。从做自己的老板一步步走来,在不断地设立假说和推翻之后,他真正获得了创业回馈于他的属于他人生某个阶段的一道射向未来的曙光。

在讲座的尾声,姬十三赠予了在场的同学们两句话。一是“失败是成功他爹”,他认为创业包含一定的失败率,面对失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失败观,从一次次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二是“没有白费的人生”,任何事都是有意义的,只是当初的我们不曾发现而已。“就像我那6年的实验室经历,虽然痛苦,但给了我理性思考、清晰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这些在我的创业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